2025年5月1日 10:15 星期四
快报
Home Guards摄像头

相关资讯

小米SU7致3名女大学生烧亡,家属质问“技术不成熟为何急于卖车?

澳洲都市报4月2日报道(记者:孔博)

“出于对小米的信任,我们才选择这辆车。小米宣传他们的车多安全,可技术这么不成熟,为什么要卖?”面对女儿被烧至碳化的遗体,罗先生的声音颤抖着。

3月29日晚,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德上高速撞击护栏后爆燃,车门锁死致3名女大学生被困车内活活烧死。这场悲剧将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安全推上风口浪尖。

从多方事故通报获悉,事发时车辆处于NOA(自动导航辅助驾驶)状态,以116公里/小时行驶。在检测到施工路段路障后,系统发出警报并减速,驾驶员于碰撞前2秒接管,但最终仍以97公里/小时撞向隔离带水泥桩。

—— 广告及赞助内容 ——
HG Pure Water净水器
—— 继续浏览新闻 ——

撞击后电池包爆燃,火势迅速蔓延,车门未自动解锁,外部救援砸窗失败,3人因无法逃生身亡。

家属控诉,小米官方在事故后3日才公开回应,且至今未主动联系家属,“连一句慰问都没有”。罗母质疑:“从系统报警到碰撞只有2秒,谁能反应过来?这到底是车的问题,还是人的问题?”

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汽车押上了他人生的全部声誉,如今3位女生却因小米SU7赔上了生命
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汽车押上了他人生的全部声誉,如今3位女生却因小米SU7赔上了生命

小米SU7标准版采用纯视觉感知方案(无激光雷达),依赖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识别障碍物。然而,施工路段改道、静态路障等“Corner Case”(极端场景)一直是自动驾驶的难点。

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指出,全球尚无车企能完全解决此类问题,但小米在宣传中未充分提示风险。

更引发争议的是车门解锁机制。中国国家标准要求车辆碰撞后自动解锁,但专家分析,若安全气囊未触发或断电,车门可能仍锁死。家属称事故后尝试机械解锁未果,而小米回应“未接触车辆,无法结论”。

事故暴露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三大矛盾:智能驾驶权责模糊、电池安全标准滞后、车企应急机制缺失。网友嘲讽小米声明“避重就轻”:“宣传AEB(自动紧急制动)时天花乱坠,出事时却只字不提”。

类似争议在特斯拉等品牌事故中屡见不鲜,但中国目前缺乏针对“人机共驾”的法规,责任认定高度依赖车企数据,而数据真实性常受质疑。

《澳洲都市报》记者注意到,小米SU7上市一年销量突破20万辆,但此次事故或成其扩张的转折点。4月1日,小米股价一度暴跌5%,市场担忧其品牌信誉受损。

在欧美及澳洲市场,L2级辅助驾驶的权责界定同样模糊。澳大利亚交规要求驾驶员全程掌控车辆,但多数消费者误将“辅助驾驶”等同于“自动驾驶”。

2024年悉尼一起特斯拉事故中,司机因过度依赖系统被判担责,引发对车企宣传尺度的批评。行业分析师指出,“技术跃进不能以生命为代价,车企必须平衡创新与安全教育”。

“我们不要赔偿,只要真相!”罗母的诉求代表了家属的绝望。

目前,事故车辆EDR(行车数据记录仪)已移交警方,最终报告将决定责任归属。这场悲剧能否推动行业从“速度竞赛”转向“生命优先”,仍是未知数。

  • Staff Image
    孔博 |主编 澳洲都市报采编组

2 评论

回复

请输入你的评论!
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

热点资讯